德国中文网 2025-04-13 0"
德国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转向。随着电动汽车需求持续疲软,宝马、奥迪、奔驰和保时捷等德国品牌纷纷调整战略,重新加大对燃油车的投入。与此同时,新一届由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组成的联邦政府,在联合协议中放弃了对电动汽车设定强制性销售比例,转而强调“技术中立”原则,即不同动力技术并存、由市场决定方向。
宝马明确表示,强制推行电动化的政策存在“歧视性”,不仅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选择,也忽视了现实基础。宝马董事会成员约亨·戈勒在今年2月就表示:“电动化不是一条单行道,它更像是一场过山车式的变革过程。我们早已预料到,消费者不希望因为驱动方式被区别对待。”
不仅是宝马,其他品牌也相继重新评估各自的电动化进程。梅赛德斯-奔驰早在去年就宣布将重点投入高科技燃油车,预计其燃油车产品线可持续至2030年代中后期。奥迪则推迟了原定2026年停产燃油车的计划,表示必须重新评估电动化转型的步伐。保时捷也于2月宣布将重新推出更多燃油车型。
这场趋势反转的背后,是德国电动车市场远低于预期的发展速度。根据德勤的调查,仅有14%的德国消费者打算购买纯电动车,而超过一半(53%)的人仍倾向购买燃油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2024年售出1710万辆电动车,占全球销量64.3%,成为绝对领先者。
为何德国在电动化转型中步履维艰?专家指出,政治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汽车研究中心(CAR)负责人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过去两年,关于燃油车禁令等激烈政策争论使消费者信心受损,“政治人物人为制造了太多不确定性,反而阻碍了市场自然演进。”
汉诺威中小企业大学的汽车经济学专家弗兰克·施沃普也认为,政策频繁变动和缺乏一致性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品规划。他呼吁政府应把重心放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环境稳定上,并指出:“如果没有过多干预,电动化本可以自然发展起来,2025年初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就是明证。”
相比之下,德国消费者更在意的是电动车偏高的购车成本。杜登赫费尔指出,电动车平均售价仍比燃油车高出5000欧元,远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此外,他认为,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政治上的频繁发声,也间接拉低了电动车在部分德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在需求萎缩背景下,奥迪今年初宣布关闭其位于布鲁塞尔的电动车工厂,这也成为德国汽车电动化困局的标志性事件。
汽车工业联合会(VDA)则呼吁政府尽快改善电动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电网建设、扩大充电站布局,并通过减税和市场竞争降低电价。“充电必须比加油更便宜”,VDA发言人直言。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的迅猛崛起也对德国汽车工业构成压力。中国车企正在加速研发更轻便、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并率先推出“10分钟充电600公里”的革命性产品。德国汽车管理研究院(IfA)院长施特凡·赖德尔表示,尽管德国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仍有竞争力,但在电池技术方面已被中国迅速超越。
汽车行业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则指出,最终决定市场走向的仍是消费者,而非政府。他表示:“中国由国家主导推进电动化,而在德国,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决者。”不过他仍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欧盟CO₂排放标准的实施,电动化的接受度将在2025年后逐步上升,规模效应也将带动价格下降,电动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缩小与燃油车的价格差距。
尽管目前德国电动化转型面临挑战,但这场“技术之争”仍在继续演变,未来将由消费者、政策与企业共同塑造。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