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来,畅销书
作家亚历山大·厄特克尔(Alexander Oetker)一直穿梭于南欧各国。他在那里感受到一种与德国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更从容、更少对完美的执念。他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南欧的人们为何显得更快乐?他们做对了什么?
虽然他是一位作家、美食评论家和记者,但厄特克尔骨子里仿佛住着一位撒丁岛的山地农夫、一位法国酿酒师,或是一位葡萄牙厨师。他不属于寒冷的柏林冬季,因此这些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的旅程大多通向温暖的南欧。
在那里,他观察并学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试图理解他们为何更幸福。“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社区的力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0年代,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国陷入困境,但他震惊地发现,希腊人并没有自顾自地逃避,而是彼此扶持。年轻人搬回父母家,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主动分担困难——那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慷慨,是一种活在当下、不为未来焦虑的生活方式。
如今,希腊经济增长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失业率从2013年超过27%的高点降至不足10%。对厄特克尔来说,这是他新书《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如何用“甜美生活”法则收获健康与快乐》的真实注脚:有了集体意识和人情温度,哪怕是在最深的危机中也能挺过来。
当然,希腊也未能完全摆脱危机的影响。养老金和工资仍大幅缩水,贫困率依旧高企,已有约60万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离开了这个国家。但厄特克尔坚信,留在国内的人仍然每天活得充实又快乐——他们去小酒馆,喝上好酒,享受当下。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厄特克尔正与妻子和孩子在柏林。他坦言,“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活靶子,摆在普京的面前。”全家随后前往法国,在那里他为自己的《阿基坦食谱》写作,也陷入反思:为何法国的氛围如此不同?
他发现,在法国,人们会问一件事“跟我有关吗?”如果是,那他们就会上街抗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无关,他们就保持知情,却不会让坏消息击溃心情,更不会因此停止过好日子。“不管是DAX指数、特朗普、普京,还是种族隔离政策,他们不是每件事都往自己身上扛。”
他的故事总是带着些许理想化和浪漫色彩——热闹的意大利街头、色彩缤纷的市场、新鲜的食材、美酒与海边阳光。这些看似是对“南方”的想象,但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心:人们渴望有更多时间陪伴亲人、享受美食、寻找乐趣、放下焦虑。
“你得从某个地方开始,否则一切都不会改变,”他说。“如果我们还像现在这样只盯着手机,心情只会越来越差。”43岁的厄特克尔深知跨出舒适区的滋味。他曾因严重的焦虑症多年无法乘坐飞机,无法前往南欧旅行,而这原本是他过世母亲传承给他的热爱。也正因为曾经的缺席,如今他更加珍惜南方生活的每一分美好。
他强调,这本书绝非什么“人生指南”,尽管章节标题读来像是:“好好吃、尽情喝”、“大声活、热烈爱”、“和上帝说话”。对他而言,这本书讲的是“韧性”——虽然这是个流行词——更是自我确认、尊重与珍惜的体现。
“这些感受、态度并不能像一瓶酒或橄榄油那样打包带回德国,”他说,“但我们可以选择在这里实践它们。”哪怕在灰蒙的勃兰登堡天空下、遇上态度不佳的柏林出租车司机,他仍努力坚持生活的仪式感。“我尽量不买塑料包装食品,而是只买今天要吃的。晚餐桌上的蜡烛,改变了我和孩子们的沟通方式。我们开始真正交谈。还有,我不再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路喝咖啡。”在他眼中,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总会为一杯咖啡、一次闲聊或观察四周的风景,留出五分钟的空间。
厄特克尔的240页书稿,是一封温柔而坚定的情书,写给那些渴望放下完美主义、摆脱期待与规训、重新与内心和解的人。这本书或许略显理想主义,但也确实能为许多人点亮一盏灯。如果你也想重新唤醒内心的“南方”,它或许正是你要找的那张人生地图。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