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柏林医学院的实习期间,学生们经常需要抽血。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练习,更是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机会。
几周前,米拉去给一位患者抽血。“早上好,我来抽血了。”这位女士几天前摔倒导致大腿骨折。她皱着眉头问:“为什么又要抽血?”
米拉解释道:“您昨天刚做了手术,我们需要检查一下您的血液指标。”患者点了点头,“那就抽吧,如果这能让我早点出院,我愿意配合。”抽血和插管是实习医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此抱怨不断,但米拉在实习的第二个月,仍然乐于练习这些技能,同时也发现这是她与患者接触的少数机会之一。
患者在抽血时与米拉聊起了自己的生活。“直到几天前,我还能独立完成所有事情,尽管我已经快90岁了。我一直努力保持健康,读书,散步。”米拉边听边寻找合适的静脉,紧接着消毒,戴手套,准备抽血工具。她继续说自己曾教授法语和德语。当米拉告诉她“会有点刺痛”时,她开始聊起她最喜欢的学生。
米拉很快发现,
医生们几乎没有时间真正了解他们的患者。患者常常感到被忽视,而医生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文书工作上,记录治疗情况,安排检查和手术,组织术后护理等。患者并不了解这些,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和医院医生之间的关系常常紧张。
米拉发现,作为实习医学生,她可以,也应该弥补这种沟通的缺失。每次抽血时,患者都会向她提出各种问题,她尽力解答。这些短暂的交流已经足够拉近她和患者的距离。几周前,在一次查房中,一位痴呆症患者被告知当天将进行手术,她转头看向米拉问道:“是你来给我做手术吗?”
米拉有些惊讶,“不,这由我的同事负责。”虽然她可能记不起米拉的名字,但她还是认出了她,并说:“真遗憾,你看起来很和善。”许多患者在病房里住了好几天,甚至几周。每天医生只会过来短暂交谈,特别是在外科,交流时间更少。
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许多医生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米拉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学会这种能力,并希望将来在成为正式医生后,即使面对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也不要失去这种能力。
当米拉为患者抽完血并贴上创可贴时,她祝愿患者有一个美好的一天。患者也祝愿米拉,并说:“希望你很快再来。”
这段经历让米拉深思,也许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人们能做的只有默默接受和适应,珍惜每一次与患者的交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关怀。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