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使忆反思二战
新京报 记者:高美
历史不会结束。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持续全年的纪念活动在德国展开,正说明了这一点。德国对二战的反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这种全社会认同的反思,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间也经历漫长的过程,一代德国人曾经陷入“集体沉默”,历史曾一度在1933年“结束”。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德国才迎来了全社会的反思时代。
● 20世纪50年代
反思零星进行,历史书不提纳粹
柯慕贤说,其外公对希特勒有好感,不愿意相信发生过大屠杀这样的事情。当时,不少人认为大屠杀是同盟国的宣传策略。
时隔多年,柯慕贤已经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和母亲聊到了战争。但他清楚地记得母亲告诉他,上世纪50年代德国的历史书,到1933年纳粹执政就结束了。之后的事情,书上不写,老师不教,人人都闭口不提。
“我母亲出生于1942年,主要是在50年代上学。她的历史书上,德国历史只到1933年。”在东直门外大街的德国驻华大使馆,这名汉诺威出生的德国外交官、现在的德国驻华大使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谈起了德国反思二战的话题。
他说,母亲的经历并非唯一,而是那个年代普遍的现象。“在那个年代,对于德国大多数家庭来说,谈论二战是一种禁忌。”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大多数城市成为了废墟,战争中近800万德国人死去。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因而很少去反思德国给其他国家造成了多大伤害。当时很多德国人不满同盟国对德国提出的“去纳粹化”的要求,甚至不少德国人还觉得纳粹政权时期的生活还不错。
德裔美国犹太人米尔顿·迈耶在战后重返德国,与十位纳粹时期的“小人物”——裁缝、木工、教师等共同生活了十年,采访和观察他们的生活。这十位普通人都觉得,1933年纳粹上台到1939年战争爆发前的这一段时光,几乎是他们一生中最舒服的日子:孩子们有夏令营,他们有保险和养老金,工薪阶层也能出国度假。这十位小人物对纳粹时光的留恋,很能说明当时德国人的普遍心态。
也有人根本不相信曾经发生过犹太人大屠杀这样的事情。柯慕贤的外祖父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有一次柯慕贤向外公问到这段历史,父母立即喝止住了他。
“因为我的外公就对希特勒有好感,他不愿意相信发生过大屠杀这样的事情。”柯慕贤的外公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当时不少德国人还认为,“犹太人大屠杀,那是同盟国的宣传策略。”
柯慕贤说,尽管五十年代德国也有零星的反思,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参与进来。
● 20世纪60年代
年轻人推进反思,“华沙之跪”震惊世界
1968年,一位女记者走到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前,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大喊“纳粹!下台!”基辛格在纳粹时期曾在德国外交部担任要职。
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人们对二战闭口不提,遑论反思。反思的大潮,是在六十年代末才来临的。
1963年奥斯威辛审判在法兰克福举行,屠杀犹太人的行为开始成为公众话题。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想了解,什么是纳粹?什么是大屠杀?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在战争中做了什么?
1968年11月7日的一次党派会议上,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突然起身,走到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前,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并大喊“基辛格!纳粹!下台!”
这被称为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记耳光。基辛格在纳粹时期曾在德国外交部的广播宣传部门担任要职,并和戈培尔的宣传部多有合作。
克拉斯菲尔德说,一名曾在纳粹党内担任高官的人竟然能当上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次年基辛格在大选中败北,社民党的维利·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的新总理。再次年,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 20世纪70年代
全社会公开反思,但未占主流
“华沙之跪”次年,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当时48%的德国人认为勃兰特的举动太出格。
“华沙之跪”震惊世界,顺应了整个60年代德国对纳粹罪行的追问,也开启了70年代德国全社会对二战和大屠杀历史公开的讨论和反思。
一部讲述犹太人二战历史的美国迷你剧《大屠杀》也推动了这种反思。德国数百万家庭都流着泪看了这部制作不算优良,在美国籍籍无名的电视剧。
柯慕贤也哭了。他在70年代读中学,对于1933年到1945年的那段历史已经了解,也了解大屠杀的数字。“但数字是抽象的。”他说,在电视中首次看到一个具体人物的命运,这和学习历史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那种难过之情他至今还记得。
事实上,即使在70年代初,对纳粹的反思仍然没有占据全社会的主流。“华沙之跪”次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德国社会对他的举动褒贬不一。德国《明镜》杂志当时作的民众调查显示,48%的德国人认为勃兰特的举动太出格,41%认为很恰当,11%中立。
柯慕贤也记得当时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德国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几百万德国平民深受战争苦难,流离失所。还有些人觉得,勃兰特在战争期间逃往了挪威,犯了叛国罪,所以对勃兰特也有意见。”
● 如今
否认大屠杀属违法,与受害国和解
德国士兵法规定:“对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命令(士兵)应拒绝执行。”
几十年过去,柯慕贤说,今天的德国,“已经根本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争议了。”
如今在德国,否认大屠杀属违法,凡是在公共场所对希特勒政权表示赞赏或者为其辩护者,最高可判3年监禁。而公开否认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或者对此表示支持者,甚至可判高达五年的监禁。
即便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士兵也可以说不,德国士兵法规定:“对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命令应拒绝执行。”
二战刚刚结束时,如果谁说以后德国和法国会相互支持,德国和以色列会成为亲密盟友,那人们一定认为,他疯了。
德国和法国可谓世敌,从19世纪末的普法战争开始,两个国家在80年间爆发了三次激烈的战争。而对于战后独立建国的以色列,近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暴行的历史,也让以色列人难以原谅德国。
深刻的反思之外,德国也和曾经深受德国纳粹之害的国家一一和解,并向二战中受战争迫害的劳工、犹太人和以色列支付了大量赔款。这些举动对于德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取得曾经被德国迫害国家的谅解,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仇恨的消弭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90年代初期柯慕贤被外派到以色列任职时,尽管那时德国已赢得大多数以色列人的原谅,依旧有不少人不愿接触德国人。他记得有次和一位女士聊天,对方知道他是德国人后说:“抱歉,我无法和你交流。”之后就走开了。
而现在,德国人和法国人、德国人和以色列人、老一辈和年轻一代,都取得了和解。柯慕贤和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联合撰文纪念法德和解。柯慕贤希望每一代人都保持对这段历史的纪念,避免灾难再次发生。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
德国中文网 2024-11-12
在东京和巴黎的比赛中,德国队中无人能比杰西卡·冯·布雷多-韦尔德尔更为成功。...
德国中文网 2024-11-12
在德国政府解散后,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宣布将作为绿党的总理候选人参加下届大...
德国中文网 2024-10-20
柏林的调酒师玛丽亚·戈尔巴乔娃(Maria Gorbatschova)在德国...
德国中文网 2024-10-15
柏林最古老的面包店Siebert的经营者安克·希伯特(Anke Sieber...
德国中文网 2024-10-09
阿尔布雷希特·舒赫的姐姐卡罗琳·舒赫早已在演艺界展现了她的多面性。如今,她终...
德国中文网 2024-10-07
舒马赫家族的争端愈演愈烈。现在,科拉·舒马赫宣布,由于收到恶意信息,她决定暂...
德国中文网 2024-10-04
最近公布的一项排名显示,德国的亿万富翁人数创历史新高。那么,谁是榜单上的首富...
德国中文网 2024-10-02
Lidl创始人迪特·施瓦茨以437亿欧元的财富位居2024年德国首富,超过了...
德国中文网 2024-10-02
《2024年美好童年报告》显示,德国15岁的青少年在欧洲范围内对生活最为不满...
德国中文网 2024-09-26
在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70岁生日庆祝会上,基民盟(CDU)主席弗里德里...
德国中文网 2024-09-21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艾琳·舒曼因其在大脑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荣获2024年科...
德国中文网 2024-09-17
格拉苏蒂市市长斯文·格莱斯伯格近期接受采访,回应了外界对该市政治局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