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来自南美的
可卡因在
德国迅速蔓延。这种曾经被视为富人专属的奢侈毒品,如今已渗透到各个社会阶层,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重冲击。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BKA)局长霍尔格·明希(Holger Münch)本周警告称,德国正面临“可卡因激增潮”。他指出,由于北美市场趋于饱和,毒品交易转向欧洲市场,导致可卡因在德国快速扩散。
德国联邦政府成瘾与毒品事务专员布尔克哈德·布利纳特(Burkhard Blienert)也表达了担忧。他在回复德国之声(DW)的书面声明中表示:“使用可卡因的人数已是数年前的两倍以上。可卡因如今已成为德国使用量最高的非法毒品。”布利纳特指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借助毒品逃避现实。
数据显示,这一趋势正在加速。根据2024年德国最新警察犯罪统计,涉及海洛因的犯罪案件下降,而与可卡因相关的案件增长近5%,仅次于新型合成毒品。
联邦刑警局的形势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查获的可卡因总量创下新高,达到43吨,是前一年的两倍多。海关方面也报告称,2021年至2023年期间,可卡因查获量几乎翻倍。与此同时,其他非法毒品的查获数量变化不大。
废水分析进一步印证了消费上升趋势,各大城市检测到的可卡因残留物浓度显著增加。
海洛因供应短缺,促使可卡因消费激增
明希指出,可卡因使用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全球海洛因供应减少。由于塔利班政权禁止阿富汗种植罂粟,全球海洛因供应量大幅下降,联合国机构数据显示下降幅度高达95%。海洛因短缺使得部分吸毒者转向可卡因。
大麻合法化,反向刺激可卡因消费?
德国自去年起实现了大麻消费合法化。
德国刑事调查人员协会(BDK)代表约恩·梅门加(Jörn Memenga)表示:“如今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合法吸食大麻卷烟,这可能反而让一部分人转向可卡因,以追求非法刺激。”
可卡因在街头的售价为每克50至80欧元,可分成约15份使用,每次使用的成本约为5欧元,价格相当于在酒吧喝一杯葡萄酒。通过Telegram等通讯软件,人们可以轻松隐秘地订购可卡因,配送服务如同点外卖一般。
然而,可卡因带来的健康风险极为严重。短期内,它会急剧收缩血管,增加年轻人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长期使用则可能引发慢性焦虑、惊恐发作、睡眠障碍、妄想症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
南美走私路线畅通,欧洲成贩毒新热土
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北海港口,长期以来都是南美毒品走私进入欧洲的重镇。大批货船来自厄瓜多尔的港口城市瓜亚基尔。
厄瓜多尔地处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大可卡因生产国之间,凭借便利的港口和基础设施,成为国际毒品走私的重要中转地。安全专家卡拉·阿尔瓦雷斯(Carla Alvarez)指出,每周有超过2,000个集装箱从厄瓜多尔运往欧洲,许多夹带可卡因,通常藏匿在香蕉货柜中。
欧洲执法压力巨大,德国防线薄弱
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数据,相较于美国,拉美毒贩在欧洲被捕的风险较低。同时,腐败问题也加剧了毒品渗透,一些港口工作人员频繁被毒贩收买。
不仅如此,近日一名德国检察官因涉嫌向毒贩泄露调查信息而在汉诺威受审,进一步暴露出德国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漏洞。
虽然比利时和荷兰已大幅提升警方和海关力量并进行装备现代化升级,但德国在打击毒品犯罪上仍然滞后。
布利纳特强调,单靠警方执法和刑罚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他呼吁采取系统性应对措施,结合预防、救助与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全社会共同发力,遏制毒品危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