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基民盟(CDU)主席弗里德里希·
默茨即将在5月6日当选
德国总理,欧洲多国对这位“新掌舵者”的上任寄予厚望。在德国国内,默茨虽面临批评声浪与下滑的支持率,但在
欧盟层面,法国、波兰、荷兰等关键伙伴纷纷表达支持,期待他为陷入迟滞的德国外交带来转变。
默茨将在联邦议会赢得多数票,与社民党(SPD)联合组成新一届政府。多年来,德国在欧盟事务中因行动迟缓频遭诟病,前总理朔尔茨领导的三党联盟更是被批评为“沉默的大国”。相比之下,默茨展现出更鲜明的立场和主动姿态,誓言让欧洲“重新可以依靠德国”。
上任前,默茨已联合社民党和绿党推动宪法修改,放松“债务刹车”限制,为德国在国防和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资开辟空间。这一突破被外界视为德国向欧盟传递出的强烈信号:愿意打破束缚,大胆出手。
在对乌克兰政策上,默茨的转变尤为明显。他公开表示,将重新评估是否向基辅提供德制“金牛座”远程导弹,态度与朔尔茨政府一贯的谨慎立场形成鲜明对比。他在接受德国公共电视台ARD采访时指出,面对俄罗斯的强硬,欧洲不应示弱。“普京不会对软弱或和谈信号作出积极回应,他必须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徒劳。”默茨表示,此举将与法国和英国协调推进,后两国已分别向乌克兰提供“斯卡尔普”和“风暴阴影”导弹。
默茨的立场在欧洲盟友中反响积极。荷兰外交部长称其为“重要信号”,波兰外长也予以肯定。然而在国内,代理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却态度冷淡,称尽管支持该决定有一定道理,但反对声音同样合理。
新政府在移民和庇护政策方面也显示出更强硬的姿态。联合协议主张加快遣返被拒庇护申请者,并将签证、援助和贸易政策作为施压工具,促使原籍国接收本国公民。尽管协议未明确支持在欧盟境外设立遣返中心,但强调应取消当前阻碍遣返至“未曾踏足国家”的法律障碍,这一方向与欧盟委员会近期立法动向保持一致。
在庇护申请责任分配方面,协议主张强化《都柏林条例》的执行,即首入国应承担处理义务。德国计划维持陆地边境的临时边控措施,直至该规定全面落实。协议同时提及,可在边境遣返非法移民,但承诺所有措施都将“符合宪法”并尊重庇护作为“基本权利”。
在气候政策上,默茨政府强调从“环境优先”转向“经济增长导向”,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技术方案和减少监管实现转型。尽管德国承诺在2045年前实现碳中和,领先欧盟整体目标五年,但政府也强调保留灵活性——不希望被迫提高本国2040年减排目标(目前设定为88%),并希望允许通过非欧盟碳信用额度抵销至多3%的减排责任。
默茨所在的欧洲人民党(EPP)也支持有限使用碳抵消机制。EPP环保政策协调人彼得·利泽表示,如果不降低目标,欧盟就必须给予成员国更大的灵活空间。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默茨能否真正推动改革仍需观察。他将与社民党共同执政,而该党正是过去四年内主导联邦政府的核心力量。德国是否能真正重拾其在欧盟的领导角色,仍有待时间检验。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