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累斯顿卡罗拉桥去年9月突然坍塌,整座桥梁垮入易北河的场景令人震惊,也让
德国社会猛然意识到,多年来对基础设施
投资的长期拖延已埋下隐患。这场意外不仅暴露了公共设施老化的严重问题,更成为德国在公共投资领域长期失衡的警示信号。
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桥梁工程专家斯特芬·马克思指出,德国当前桥梁、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的种种问题,正是几十年来对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投入不足的直接结果。他警告称,这种结构性忽视已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普遍性的损坏和隐患。
为扭转这一局面,新一届联邦政府宣布将投入500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然而,这项庞大的投资计划引发了广泛争议。多位专家认为,单靠砸钱远远不够,如果不从根本上简化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审批流程,再多资金也难以真正落地见效。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指出,目前德国公共建设项目往往因冗长的官僚程序而一拖再拖,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审批流程常常需要五到十年。如此效率之下,基础设施问题只能越积越重。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政府在投资计划中并未提出足够明确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行政低效问题,这将严重制约投资成效。
在不久前于波恩举行的德国道路与交通大会上,多家建筑公司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们呼吁政府尽快加快项目执行速度,同时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以突破当前交通和基础设施瓶颈。企业界普遍认为,仅靠增加财政支出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唯有真正的结构性改革,才能让德国基础设施摆脱长期失修的
困境。
在桥梁坍塌的尘埃落定之后,德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在行政泥淖中原地踏步,还是痛下决心进行体制革新,将决定这个传统工业强国能否迎来基础设施的“重建时代”。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