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多语言社会,但对于不说德语的人来说,获得医疗服务常常令人感到沮丧。尽管政府计划引入翻译服务,但实施过程依然充满困难。
来自瑞典的语言学专业博士后赫德维·斯基尔加德来到莱比锡不久后便需要就医。这段经历令她印象深刻,几年过去了,她仍然对此记忆犹新。
“我的医生推荐了几位专科医生,”她说,“我用谷歌翻译和我仅会的一点德语联系了他们,询问是否可以用英语交流,但他们都表示不行。我问是否有翻译服务,但答案是否定的。一位医生建议我带朋友或家人来帮忙翻译,但这对我来说根本不可能:我在这里没有家人,也没有合适的朋友能陪我参与私人医疗讨论。”
最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她感觉医生在遇到无法与患者沟通时,似乎不知道如何应对。“我可能是这个镇上第一个不会说流利德语就医的移民吗?显然不是吧?”
实际上,斯基尔加德并不是唯一的遭遇者。德国联邦统计局在2023年的数据显示,约15%的德国居民在家主要使用非德语。然而,如斯基尔加德所发现的那样,德国的医疗系统在接待非德语患者时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许多医生甚至不清楚现有的帮助资源。最终,斯基尔加德找到了一份多语言医生数据库,但她的医生对此毫不知情。
“这件事让我很紧张也很害怕,我不希望其他人也遇到这种情况。我知道有些情况比我还要糟糕,”她说,“医生们觉得被要求提供超出他们舒适区和能力范围的服务,感到困扰和压力。”
其他国家的医疗翻译服务
大多数德国医生似乎都认同这一观点:今年5月,德国医学协会的年会上,医生们投票通过了两项动议,要求提供免费的专业翻译服务,因为缺乏翻译服务让他们的工作更加困难。
“每天,我们都在为母语非德语的患者提供治疗,”其中一项动议写道,“很多时候,沟通只能靠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帮助。然而,这种非专业的语言翻译不仅给翻译者带来负担,也增加了医疗团队和患者的压力,妨碍诊断或正确的治疗。”
提供翻译服务并非新鲜想法。在欧洲其他国家,由医疗系统而非患者来解决
语言障碍问题。在斯基尔加德的家乡瑞典,医生在预约非瑞典语患者时,可以通过一个集中系统预定与翻译员的电话会议。在挪威,患者有权获得以其理解的语言提供的健康和医疗信息,而爱尔兰卫生服务也发布了医生寻求翻译的指导方针。
在德国,医生和患者往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依赖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如位于莱比锡的“医疗交流”大学组织,主要为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安排医疗翻译服务。
“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填补一个原本应该由专业翻译服务承担的缺口,”莱比锡“医疗交流”组织的保利娜向德国之声表示,她不愿透露姓氏。“但我们看到这个缺口一直存在,因为政府、健康保险公司、医生办公室和医院都不愿承担翻译费用的责任。”
“需要”还是“可有可无”?
实际上,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2021年的联盟协议中承诺由国家健康保险公司支付翻译服务费用。德国卫生部的发言人向德国之声证实,这仍然是计划的一部分,并会建议执政联盟将其纳入《医疗保障法》。
但这一承诺尚未落实,似乎因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而受阻。美因茨大学跨文化交流教授贝恩德·迈尔长期研究语言、融合与文化问题,并共同撰写了关于公共机构语言使用的建议书。他去年曾被邀请到德国联邦议会解释这项措施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说这是个问题,必须解决,”他向德国之声表示,“但在政治实施上遇到了阻碍。”虽然他认为在庞大的医疗系统成本中,翻译服务的开支相对较小,但他了解到,联盟认为翻译服务只是“可有可无”,而非“必需”。
“预算讨论和债务制动机制基本上阻碍了这项措施的推进,”他说,提到这一机制要求政府平衡收支并严格限制新增债务。
德国是一个多语言社会
斯基尔加德和其他人指出,德国正试图吸引技术人才。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约有57万个职位无法填补,企业因此面临困境。今年9月,肖尔茨与肯尼亚签署了一项技术人才协议,以缓解这一缺口。
当然,有人会说,德语是官方语言,所有生活在德国的人都应该学习德语。“我完全同意这一点,”斯基尔加德说,“但如果有人刚从肯尼亚到达德国,在第一个月摔断了骨头,难道他们得等到学完德语强化班才能获得治疗吗?我认为,如果德国想吸引技术移民,翻译服务可能是‘必须的’,而不是‘可选的’。”
正如迈尔等研究人员经常指出的那样,德国实际上是一个多语言社会。许多人在生活中很少使用德语:在他的一项医院研究中,迈尔遇到了一位60岁的葡萄牙裔心脏病患者,这位患者在德国的屠宰场工作了30多年,几乎不会说德语。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运半边的猪,下班后去葡萄牙社交俱乐部看足球比赛,”迈尔说,“他几乎没有与德国人接触的机会。他的生活没有问题,也从未有理由去学德语。”
斯基尔加德作为语言学家,虽然在德国生活的四年里学会了德语,但她在大学的工作中很少用到德语。“你可以说这是不好的,应该改变,我完全理解这种观点,”她说,“但这就是现实情况,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实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期望中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