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汽车
工业受到来自
中国进口的冲击,其他行业也面临压力。来自
柏林智库Merics的布朗认为,平衡关税是合法的,尽管中国的廉价进口产品并不必然是坏事。
全球机器人协会(IFR)警告称,中国制造商正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这是否过于危言耸听?布朗表示,这种担忧是合理的。近年来,中国在机器人制造方面的技术大幅提升,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来自中国。外国公司,包括ABB和日本的领先制造商,仍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但中国公司正在快速追赶,以较低价格提供质量较高的产品。这种战略可能对欧洲构成竞争威胁,加剧欧盟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不仅是机器人行业,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也在迅速赶超欧洲,特别是在德国的关键行业中。例如,化工产品的出口中国已经与德国平起平坐,而在专用机械和电气设备方面,中国已经超越德国。
尽管这一现象并不新鲜,欧洲经济却始终未能找到应对中国竞争的有效手段。布朗解释道,中国有着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北京支持本国工业的发展,许多行业受到国有企业的主导,享受低成本的国家信贷和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使它们能够建立庞大的生产能力,无需考虑盈利。
欧洲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竞争,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布朗建议,欧洲应投资于先进制造工艺,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并减少监管障碍,以提升竞争力。
对于保护主义措施,布朗认为,欧洲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帮助本土企业成功。如果中国企业获得不公平的补贴,欧盟可以实施平衡关税,但这并不是保护主义,而是为纠正市场扭曲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全面实施关税并不现实,欧盟应有选择地在关键行业中采取行动。
布朗还指出,在某些行业,例如太阳能,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实际上对欧洲有利,因为它们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而对现有工作岗位的威胁较小。
即使欧洲在多个领域实施关税,中国的工业政策也不会改变。北京将继续支持国内企业增长,并致力于扩大它们的全球市场份额。
如果情况继续不加控制地发展下去,欧洲可能面临经济困境。中国占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生产份额,美国的工业政策复苏和欧洲能源成本上升,削弱了欧洲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尽管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但大公司如大众、奔驰和ZF Friedrichshafen都已宣布削减在德国的工作岗位,小型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多破产和裁员。
尽管如此,布朗相信中欧之间仍有合作的空间,特别是在非战略性行业。欧洲在高端机械、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等领域仍具有优势,而中国将继续在绿色技术方面扮演重要供应商的角色。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