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经济学家海纳-弗拉斯贝克发表文章指出,欧盟对
中国电动汽车征收
关税暴露自由贸易理念的深层误区,自由贸易面临的真正威胁并不一定来自中国。
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这反映出政客们对经济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误解经济进程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欧洲在欧盟委员会及其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推动下,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这再次证明了现代政治在干预时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为政客们根本不了解他们所试图操控的系统。
不仅在欧洲,全球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威胁言论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贸易担忧都指向中国。这背后显然有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他们不惜一切手段阻止中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然而,如果没有所谓的经济威胁,这种对中国的恐惧就不会显得有说服力。但问题在于,这种威胁是基于误解。中国并不是自由贸易的终极威胁,因为所谓的“自由贸易”根本不存在。
自由贸易听起来不错,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内涵。以《时代周刊》在几年前的一段话为例:
“自由贸易的理念是,每个国家专注于生产其最具成本效益的商品,剩余的产品可以出口,而通过出口所得购买其他商品……例如,中国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因为在亚洲,劳动力相对便宜。欧洲则因其较高的工资水平,应该生产需要大型生产设施的产品。”
这一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传统贸易理论的核心,但正如我在我的新书中详细说明的那样,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误解。自由贸易理论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张没有任何依据,反而经常被用来为保护主义辩护,阻碍了除中国和少数几个亚洲国家之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
尽管亚洲和中国多年来确实是全球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地,但生产方式并非依赖劳动密集型,而是使用最先进的西方技术。然而,许多经济学家仍受限于其狭隘的平衡理论,试图挽救那些从未符合全球化现实的贸易教条。
利润与贸易理论
主流经济学中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来自高工资、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生产者在低生产率、低工资国家的投资是依据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的。
因此,理论上,一个移动电话的生产商将其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会根据中国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发明一种新的劳动密集型技术,而不是继续使用德国的先进技术。
西方生产商似乎会抛弃在德国成功使用的技术,为中国量身定制一套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并以同样的价格生产同样质量的产品——这意味着没有额外利润。新古典理论假定企业可以随意调整技术,竞争最终会导致企业无利可图。这种理论完全忽视了来自垄断优势或绝对竞争优势的利润。
新古典理论自200年来主导经济学领域,认为企业是无法在市场上取得显著优势的“僵尸”。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优势,市场在这套理论中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这一看法虽荒谬至极,却在经济学中根深蒂固。
从这种角度看,中国的绝对优势只能通过国家补贴实现。在冯德莱恩及其同僚眼中,中国市场与任何其他市场无异,巨大的绝对优势和高额利润都被忽视。
多年来,主要是西方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受益匪浅。自中国开放以来,直接投资带来的效果如此巨大,以至于中国的贸易长时间无法与任何西方国家的贸易相提并论。
事实上,过去中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由设在中国的西方企业完成的。十年前的估算显示,中国出口的60%-70%并不是本土企业的出口,而是这些外资企业的贡献。
西方企业可以,中国企业不行?
如今,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在现代技术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帮助下,利用这些绝对优势,西方政客开始声称,只有国家补贴才能让中国的产品如此便宜。
当西方企业利用中国的绝对优势以低价销售时,一切都很正常;但当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这样做时,西方政客却用牵强的理由加以阻止。这种政治手段再荒谬不过了。
综合来看,唯一的结论是:整个自由贸易理念已过时,因为它建立在没有依据的教条之上。即使国际贸易是自由的,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否高效。而这种将效率与自由混为一谈的做法,正是自由贸易学说和相关政治结论的核心。
自由贸易教条虽然简单,但与现实世界的经济状况毫无关系。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体系,基于真实世界的情况,而不是基于虚构的自由贸易理论。
这一问题远不仅仅是国家对竞争的扭曲,还涉及到在现实世界中,竞争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考虑到金融体系的不公正汇率变动或货币联盟内的不平衡(如德国的情况)时。
这并不容易解决。例如,一个国家试图抵制来自某个生产率高且工资低的国家的进口,尤其是当这些企业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时,这种措施未必应被谴责。如果这些垄断利润损害了本国健康的企业,这种抵制可能是合理的。
然而,发展中国家通过绝对优势获取市场份额的方式,正是其经济追赶的关键。如果要阻止这一进程,恐怕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西方国家一方面欢迎从中国等新兴国家进口的低价商品,另一方面当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获利时,却试图通过关税加以限制,那么这样的双重标准无疑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行为。
更加荒谬的是,如果各国都如某些经济学家所建议的那样,试图以国家战略为基础调整国际贸易,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混乱不堪,人人皆输,尤其是曾从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