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关于“再也不会”这一承诺含义的激烈讨论。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再也不会”作为其政治身份的核心,承诺永远反对种族主义和暴行。然而,最近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战争,尤其是加沙地带的流血事件,使得这一承诺的真正含义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一封发表在《卫报》上的信件展示了德国和国际知识界的分歧。这封信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传统中的几位著名人物,与其最著名在世成员尤尔根·哈贝马斯对立。信中提出,“再也不会”不仅仅意味着对纳粹大屠杀的记忆,还应包括对加沙地带可能发生的种族灭绝保持警觉。
哈贝马斯在11月13日发表的声明中强调,德国对“再也不会”的承诺首先应致力于保护犹太人的生命和以色列的存在权。哈贝马斯认为,以色列对10月7日哈马斯袭击的军事反击“原则上是正当的”,并指出将加沙地带的流血事件比作种族灭绝超出了可接受的辩论范围。
然而,批评哈贝马斯的信件指出,对人类尊严的关切应当同样扩展到加沙的巴勒斯坦平民和在德国遭受日益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的穆斯林。信中强调,团结意味着人类尊严原则必须适用于所有人,并要求认识并解决武装冲突中所有受影响者的苦难。
联合国专家团队也指出,存在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日益增加的种族灭绝煽动的证据,尽管以色列官员对此表示否认。此外,哈马斯武装分子在10月7日杀害了超过1,200名大多数是平民的人,而以色列的反攻导致加沙有超过14,000人死亡。
这场辩论也反映在德国政治中,尤其是在奥拉夫·朔尔茨领导的联合政府提出的一项决议中,该决议提议允许引渡散布反犹太人仇恨的非德国公民,并撤销对支持抵制、撤资和制裁(BDS)运动的文化机构的资助。这一决议的批评者担心,这可能导致对以色列政策的合法批评被压制。
整体而言,这场辩论展示了关于如何解读和实践“再也不会”这一承诺的复杂性,涉及对历史记忆、人权、国际法以及国家安全政策的深刻反思。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