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于4月27日至30日在德国莱比锡会展中心举行。举办方向本报记者介绍,这是疫情后展览会首次复展,来自40个国家的大约2080个参展商参加了本次书展。与疫情前的2019年有46个国家2500位参展商相比,今年已经恢复到了八成以上。
记者进入会展中心的玻璃大厅时,被眼前的热闹情景吓了一大跳,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尤其意外的是,书展现场的观众以青少年居多!
莱比锡书展最早创办于1632年,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是德国第二大国际图书展会。在当前传统出版业受到电子媒体强烈冲击的形势下,古老的莱比锡书展依然一派繁荣景象,这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心。通过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采访,记者发现本次书展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书展第一天是周四,但现场却有大批的学生,显然不少学校把课堂搬进了书展。记者采访了一个小学参访组。带队的女教师介绍说,今天是班级的集体活动,正值书展开幕,就把学生带来书展现场体验。其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对图书的热爱,德国的学校和家长都很支持这种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年龄段的学生或大兵团行动,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从现场学生的数量判断,全市应有大量学校允许或组织学生参观活动。
据了解,为了配合此次书展,莱比锡市还在300个不同地点举办了3000场左右的相关活动。为了拉抬人气,前总理默克尔特地前往展览中心与读者见面。记者印象中,默克尔卸任后较少出席此类大型活动。另外,为了资助小型参展商和出版商参会,德国联邦政府还提供了3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其次,图书商灵活经营,提供个性化服务。参观莱比锡书展,记者的另一个强烈感受是,与中国相比,这里以小众读者为目标的图书非常多。比如记者看到一本记录2021年德国莱法州水灾的书,出版商介绍称,这本书在德国其他地区几乎没有人购买,但是在莱法州销售很好。一家莱比锡本地出版公司的CEO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出版流程。和中国出版社由编辑决定一本书是否出版不同的是,他们公司出版书籍是直接由读者决定的:先投放产品介绍,读者如果有兴趣他们再出版。
书展现场活动也异常丰富,有读书会、研讨会、推介会等等。今年还首次尝试了“书吧”,参观者可以在长桌旁,边喝咖啡吃羊角面包,边与作者交谈。今年也首次对活动和演讲进行在线直播。
第三,积极开发图书周边产品和相关活动。今年书展最突出的变化是首次将漫画展从以前的1号馆扩展到3号馆,这是因为主办方将漫画视为“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最佳方式”。除了来自漫画和游戏领域的参展商外,还安排了多姿多彩的舞台节目。这个变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活动除了吸引大量学生观众参观,现场还成为各种cosplay爱好者的天下。别小看这个cosplay,它能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动手制作、参与等多种能力。
从书展现场来看,德国人依然热爱传统阅读题材和纸质书。记者对现场老中青少十多位读者进行采访,所有人都回答相比电子书,他们更喜欢纸质书。至于主题,很多人,尤其是中学生都喜欢浪漫故事。书展上莱比锡当地的一位书商向记者介绍说,德国人至今保留着长阅读(非碎片化阅读)和读纸质书的习惯。他举例说美国超市可能只有十几种杂志,德国的超市里依然有几十种杂志在出售。书展现场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参观,她告诉记者,家里虽然有iPad等各种电子媒体,但她只让孩子用iPad玩游戏,看书还是要求孩子看纸质书。当地读者喜欢纸质书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有的迷恋抚摸翻阅纸张的感觉,有的认为纸质书更环保、对环境更友好。书展现场也有电子阅览器的展位,不过数量很少,记者遇到的也就一、两家。
今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的主宾国是奥地利。记者巧遇了一家以出版中德双语图书为业务的奥地利出版公司,参展书籍主要涉及中医和中国文化。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生意相当不错。遗憾的是,今年来莱比锡的中国参展商只有一家北京的文化公司,而且由于签证的问题,他们无法亲自前来参展,只能请一位德国朋友帮忙“守摊”。不过,尽管中国出版界整体缺席,但莱比锡图书展览会依然可以为中国出版界提供些许启示。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