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进入尾声,各家机构对明年景气的预测也纷纷出炉。其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明年经济表现最差的恐怕除了正在打仗的俄罗斯外,就是德国了。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德国明年GDP将负成长0.3%;高盛(Goldman Sachs)则是预测负成长0.6%。
《金融时报》也在近日撰文强调,“德国正面对一个坏掉的商业模式”,指出德国所面临的困境。曾经德国是欧洲的工业巨人,但乌俄战争和后来的天然气断供事件,却凸显了德国的脆弱。德国的商业模式了什么问题?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学者施穆勒(Constanze Stelzenmüller)今年6月在美国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出席听证时就指出,德国在20世纪末叶进行了一场豪赌,全力拥抱全球化。
“她将国家安全外包给了美国、出口成长外包给了中国、能源需求外包给了俄罗斯。它现在发现自己在21世纪的强权竞争和将互相依赖作为武器之下,变得极为脆弱,”施穆勒强调。
施穆勒分析,在19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的30年,德国打的如意算盘是将俄罗斯视为可靠的策略伙伴,藉以获得双面的好处:取得便宜的能源的同时,还可以将西方国家的价值输入俄罗斯,达到“贸易带来改变”(change through trade)的效果。
然而乌俄战争却将德国曾经的如意算盘打得粉碎,连带的国内工业也受到重创。施穆勒分析,德国有高达5成至7成的天然气是由俄罗斯供应。而这些天然气供给,又有37%都是工业使用、家户佔31%、发电站使用佔12%。
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执行长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 在今年4月份接受採访时就强调,“俄罗斯的天然气是德国工业全球竞争力的基础。”
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辛恩(Hans-Werner Sinn)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强调,20年前德国曾经是欧洲病夫,受困于高失业率、孱弱的国内需求和缓慢的GDP成长。“今日,这个国家似乎又生了另一场病,这次是因为错误的能源政策,”辛恩强调。
化工巨头转向中国,引发德国国内担忧
《金融时报》分析,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化工产业,但却几乎完全仰赖能源和原物料进口。而过去数十年来,巴斯夫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工业消费商,几乎所有的天然气进口都来自俄罗斯。“现在这个依赖变得很清晰,”《金融时报》指出。巴斯夫指出,今年1到9月的天然气支出比去年同期多了22亿欧元,而第3季该公司在德国也出现1.3亿欧元的亏损。
面对被“断气”的德国市场,巴斯夫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从2020年开始,巴斯夫开始在广东斥资100亿欧元建立新工厂,预计至2030年完工。“一些在柏林的人士对中国工厂抱以怀疑,”《金融时报》指出。
“他们基本上是在建造另一个路德维希港(巴斯夫德国总部),”《金融时报》引述一位德国官员强调,“害怕的是,他们有一天会完全关闭德国厂区,然后将生意转到中国。”
从外交到经济政策,德国开始转向
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开始了从外交到经济政策的调整。早在今年2月乌俄战争刚刚开打之际,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就发表了一场被视为“转捩点”的演说,加大军事支出,重塑德国自1990年代以来的亲俄外交政策。
另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德国政府也意识到改变的必要,“德国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金融时报》引述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的话强调。德国过往的成功模式,是仰赖低廉的能源价格、充足的技术工人和市场开放。“这样的模式无法运作了,因为许多核心要素都改变了,”林德纳强调。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