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周四在记者会上就能源危机、俄乌冲突等国内外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有关对中国依赖的相关提问中,朔尔茨表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将成为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并提醒企业应寻找多个合作伙伴。德国新闻电视台11日报道称,朔尔茨是在呼吁德企不要在经济上过于依赖中国。
根据记者会实录,有记者提到,德国能源转型以摆脱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后,对中国产生新的依赖,例如中国供应的太阳能和风能的重要组成部件。当被问及在这一背景下,若台海局势继续升级,德国是否能承受对中国的制裁时,朔尔茨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他表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已成为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他称,无论在供应链还是出口问题上,都应该依靠多个合作伙伴,不应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相信,德国经济界现在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补充道。
朔尔茨强调,追求独立性适用于所有领域,包括原材料领域。例如,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生产原材料锂,德国就正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多个供应商。他还提醒称,即使一个供应商能提供特别便宜的产品,企业也应寻找多个合作伙伴。此外,朔尔茨还说,德国政府正努力谋求在半导体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方面的独立性。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政府准备投资数十亿美元支持英特尔在马德堡建厂的原因。接下来将会有更多项目。在回答记者与中国相关的提问时,朔尔茨似乎在尽量避免直接提及“中国”字眼。但一些媒体称,朔尔茨是在呼吁德国企业减少对华依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德国这一政策转向有其背景,但却是错误的。德国主要依靠外贸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中国又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对双方非常重要且互利共赢,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采取联盟政策针对中国,给德国施加了很大压力;加上前总理默克尔离任后,德国的舆论界、企业界、政界、智库许多人士越来越靠向美国,尤其是来自绿党的外长和经济部长;还有就是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德国政府虽然知道和中国经济脱钩不现实,但力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分散对华投资和产业链,这也是德国总理表态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后果严重:首先,德国看美国脸色行事,将中德经贸关系政治化,影响德国自身利益和独立性;其次,过于强调对华正常贸易“依赖和威胁”,限制德企在华投资,会严重损害宝马、奔驰等中国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的德企的利益,损害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最后,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工业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强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取代中国,所以德国将产业链、供应链转向其他国家也并非易事。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