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 作者:张丹红
德国中产知识阶层抗议高级文理中学缩短学制,认为改革扼杀了德国孩子的童年。真那么邪乎吗?专栏作者张丹红认为这是一场典型的德国式讨论。
德国高级文理中学由9年改8年,中学毕业考试由此得到"超速考试"(Turbo-Abi)的别名。我一听到这个名词总忍不住笑 - 因为对德国人来说像高铁一般的8年制对中国人来说不过是城里舒适的观光车。
当初大女儿在科隆读高中时一周31节课,她在北京的表哥几乎翻倍;课余时间女儿弹琴跳舞会朋友,表哥每天晚上在自习前"偷偷儿"打一会儿篮球;假期女儿随着我们满世界跑,可怜的表哥则是一个接一个的高考补习班。
一位在德国生活的中国朋友每隔一个学期就把他的儿子送到中国,让他尝尝苦读的滋味。在德国的学校,孩子则感觉像在休假 - 尽管他已经赶上8年制的时代。
全日制货真价实吗?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希望德国照搬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过把眼光放宽一些,可能会对自己的"苦难"有新的认识。其实不用那么遥远,和法国比较一下也会有所启发。法国的全日制学校是货真价实的;而德国在实行8年制之后大肆鼓吹的全日制却有造假的嫌疑。不是吗?孩子们一周里总有两、三天中午就放学;或者下午在学校只是做作业。有的学校因此已经把"家庭作业"更名为"学校作业"。
可见,中学由9年改8年时,家长们有关孩子负担将会加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教育专家科勒(Olaf Köller)刚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对两种学制进行对比。他的结论是:8年制的学生与从前的9年制学生相比,学习压力没有增加,课余活动没有减少。因为教学内容也随着学制缩短而被压缩,每周课时只增加了两、三节。没有听说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而出现严重漏洞。
那么为什么德国的家长们那么义愤填膺呢?这让我想起臭名昭著的氯处理鸡肉。德国人担心一旦欧美自由贸易协定(TTIP)签署,德国超市就将充斥这种鸡肉。氯处理过的鸡肉,想想就恶心,当然要抵制。因此我们上街游行,坚决反对TTIP。其实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氯处理鸡肉有害健康。
罔顾事实的父母
"超速考试"听着就很沉重,我们怎么忍心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至于有关的调查结果并没有给我们的怀疑提供佐证,这对很多父母来说并不重要。在教育专家科勒看来,当事关自己孩子的时候,父母往往表现出"后事实时代"的特质。
不过学制改革者的期待也没有完全兑现。很多高中生根本不打算早毕业、早读大学并更早地创造GDP。他们更愿意在高中期间去国外的学校逗留一段时间,回来留级一年;或在高中毕业之后去国外开阔眼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富裕的国家,孩子晚一年读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呢?
换句话说,学制改革没有带来任何变化,既没有使整个社会获益,也没有给个人带来灾难。当初由9年改8年纯粹是画蛇添足,但既然已经劳民伤财地缩短了学制,现在付出同等甚至可能更高的代价恢复9年制,将同样毫无益处。
不过几乎所有政党都抱着类似的打算。没有哪位政治人物还愿意为那场曾被鼓吹为四十年来最大教育改革的学制变动站台。所有政党都摇身变成了父母的贴心人。德国选项党、左翼党和海盗党(一个多么令人奇怪的统一战线)主张重回9年制的好时光;基社盟则已在巴伐利亚付诸于实践;基民盟认为应当让中学自己来决定。社民党和绿党则认为决定权应当掌握在孩子们手里。北威州的绿党籍教育部长罗尔曼(Sylvia Löhrmann)还打算让该州的所有中学同时提供两种学制。
在德国,教育是各联邦州的职权范围。东部的萨克斯和图林根两州在德国统一之后就拒绝引进西德的9年制;西南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则压根儿没有做8年制的尝试。
德国联邦制的拼图并不是这个自封的教育强国的唯一弊端。教育机会与父母收入的相关性、普通中学(Hauptschule)的高辍学率、远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意识形态化的"接纳政策"(Inklusion,通常指残疾儿童有权上普通学校),每个问题都值得单独写一篇专栏。至于中学生在8年还是9年后参加结业考试,这实在不是生活的核心问题。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