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德国《时代周报》 作者:雅娜·鲍尔曼 编译:武守哲
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南部有一片萨尔纳厄山地居民区(注:萨尔河流经此地),当地目前共有住户3200人,目前却定居了约600个中国人,驻扎了210个中国中小企业在此地规划他们的商业图景,而这可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今天如果在法兰克福机场的旋转门前有两个中国人擦身而过,而他们恰好同样怀揣着中国人“世界工厂”的欧洲梦,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安德雷亚斯·绍尔茨(Andreas Scholz)现在的工作极为繁忙:他的智能手机不停地嗡嗡作响,他用采访时短暂介绍公司的间隙,匆忙为自己续了一杯咖啡。他本人就是一位“梦想家”。
那还是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法兰克福机场的一号候机厅里与Jane Hou(侯计香)有过交谈。
绍尔茨是个开朗的人,平时喜欢和人聊天,当时Jane Hou因为公司业务出差德国正要乘机返回中国。两人聊了商业上林林总总的一些事情,随意间Hou谈及了她的雄伟规划:要把公司驻扎在德国,而且她已经找好了一个办公司主管负责公司选址事宜。
不久之后绍尔茨辞掉了他原来的工作,飞往了中国去洽谈业务。就这样,绍尔茨、Hou和“世界工厂”有了双重全球化的意义。
在此期间的五年里,绍尔茨和Hou都成了ICCN GmbH橡树园投资移民公司的常务股东,而且绍尔茨还成为了公司的行政总裁。这家公司在德国的分部就座落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南部的小村霍普斯特滕-魏埃尔斯巴赫(Hoppstädten-Weiersbach),那里有一个国际商业中心新布鲁克区(Neubrücke)。绍尔茨侃侃而谈,解释了为何中国企业愿意在此设厂,为何他和他的同事也搬到此地一起生活。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头号合作伙伴。
透过绍尔茨办公室的透明窗户可以轻易地看到他平时的生活状态。他每天早上可以眺望到窗外茂密的森林,绿草地和湛蓝的天空。如果推开窗深吸一口气,就如同拧开了水龙头吞咽了一大口的清水一样。绍尔茨继续说:“这还只是个开始,等公司的潜在资金到位,还会有更刺激的商业运作,你可能想象不到,整个公司的起步是多么的难以置信。如果一开始就在大城市落脚,这反而不太可能。”
公司最初在霍普斯特滕-魏埃尔斯巴赫的投资意向始于2012年。当时Jane Hou从深圳带着一个12人的团队,身携一个笔记本电脑,满怀着憧憬踏进了这座小城,一共走访了三天。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他们还去了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Trier)和伊达尔·奥伯施泰因(Idar·Oberstein)。Jane Hou一行去了购物村一条街,参加了一个小型高尔夫球赛和一个葡萄酒的品酒会。商业活动方面,旅德小组还实地考察了某学校的场地,一家开放的公立医院,尤其是拜访了当地的商业主管部门,询问了收购企业的可能性。
整个事情的过程进展得很快。绍尔茨回忆说:“某中国企业家一经拍板决定来这里驻扎,他(她)就开始打包收拾行装了。和德国人的企业文化不同,中国企业紧张刺激的商业氛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不久之后,四个中国企业家收购了茵兰·普法尔茨州原属于美军的一个不动产作为公司本部,欧洲宏图之梦从此展开。
当年的美军驻扎地现在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型唐人街:“热烈欢迎来到橡树园。”在企业门口的标示牌上有中德双语写着“橡树园”,并且有汉语拼音标注XiàngShùYuán。绍尔茨作为一个德国人,可以很标准地说出这三个字的发音,这还是最早他从德国巴登巴登市学来的。
此地的中国商业园的住宅公寓以国际大都市的命名,如柏林、伦敦、纽约、香港等等。通往小唐人街的两条小路的名字分别是罗宾逊路(Robinson Road)和橡树路(Oak Road)。
橡树路1号,楼梯间的走廊里悬挂着勃兰登堡大门的照片,旁边还挂着中国人庆祝春节的彩带和花环。从典型的德国大理石做的台阶走上去,二楼就是房屋的主人,41岁的中国女企业家雷冬梅(音译),她脖子上围着纱巾,带着金色的耳环,涂着口红。她是中德橡树园定居项目的负责人,在她的名片上印有地名Hoppstädten(霍普斯特滕)——在德国能找到这么难拼的地名其实并不多。她于2012年来到德国创业,经营中欧贸易,商品包括化妆用品、厨房用具、饮料、虚拟现实眼镜、电视机顶盒等。她是这样概括自己的商业活动的:“做一切贸易。”
她表示,德国的客户会经常问起她所在的公司的业务范围是什么,她回答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进出口各种物品,而这也给了他们在这里创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