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作者:许小年
“我们有时候会想这样的问题,拼命干,干到一定程度,最后不知道给谁干。”在中国绿公司联盟圆桌会第19站的活动上,一位企业家向来给大家上“开篇课”的许小年教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激发了许教授说出了下面这段话,我们摘录如下。
现在很多企业家都面临一个问题:“我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已经是功成名就,吃喝不愁了,我再继续经营企业到底是为啥?”大家普遍觉得很迷茫,很焦虑。
但你去看看德国的企业家,在这些问题上,他们从来就没迷茫过,不管企业有多大,大到营业额几百亿欧元的博世,小到只有50几个人的工厂作坊,经营者都会劲头十足地跟你谈,企业的未来怎么去发展。
而且不仅是企业家,即使只是在生产线上抡一把木榔头的工人,也会敲的聚精会神,一点儿都不迷茫。
去德国,一定要去了解一下,德国的百年老店为什么这么多,德国为什么有工匠精神,中国为什么稀缺?
追来追去,是可以找到宗教的源头,当然宗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宗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德国人的这种敬业精神是不分级别的,而且也不分大小,老板也罢,总经理也罢,工人也罢,各层的人都是兢兢业业地在做自己的事情。
我到宝马去,宝马七系的方向盘是定制的,皮革外套是手工缝的。我看到,一个手工缝纫师傅就坐在那儿,一个方向盘、一个方向盘地缝。
我问:
你在这儿干了多少年了?
他说:
在这儿干了三十多年了。
我问:
三十多年你就干这一件事儿啊?
他说:
是的。
他就缝方向盘的皮外套缝了三十多年,中国人能想象吗?
德国人的这种情怀从哪里来的?和宗教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爆发了一场影响人类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宗教改革,这个宗教改革是马丁·路德掀起来的,席卷欧洲。
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罗马天主教的教义,产生了一套新的对基督教的诠释和一种新的在基督教指导下的生活方式,人们称之为新教,从16世纪初到今天已经五百年了。
基督教的终极关怀是人能不能获救,获救要承蒙上帝的恩典,来世可以进入天国。
根据新教的教义,一个人生下来时上帝已经决定了他是否获救,上帝的这个决定是不可更改的。这使新教徒心里感到冰冷甚至绝望,如果生下来我的命运已经被上帝决定了,而且不可更改,此生的意义何在?
路德之后有一个宗教领袖叫加尔文,他说,此生不是没有意义,此生的意义重大。
尽管是否获救,你无力改变上帝的旨意,但是你可以通过在这个世界中的所作所为感受到你是否获救。上帝的决定你不可能更改,但是你能感受到,上帝做了什么决定,上帝决定救赎你,还是已经放弃了你。
你怎么样感受得到呢?通过你自己的职业。加尔文把每一个人手中的职业叫做”天职“,天指定的职业,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在德国企业家的眼里,经营企业是上帝指派给他的任务,要尽心尽力地把企业做好,企业越是成功,越是荣耀上帝,越是增强了个人获救的感觉。
对工人也是一样,既然做了这份工,就要把这份工做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老板的认可、同行的认可,得到客户的认可。不管做什么,你的职业都是上帝指定的一份事业,都是为了荣耀上帝,而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德国的工匠精神可以在宗教找到源头。
这是人的精神上非常微妙的部分,而正是这个微妙的部分塑造了德国的民族精神。
瑞士也是新教国家,在新教地区你都会发现,企业家非常敬业,他们并不把企业作为赚钱谋生的手段,而是在做事过程中荣耀上帝,获得救赎的感觉,得到上帝恩典和垂青的感觉,用宗教的情怀来经营企业。
企业赚钱多少只是一个副产品,企业能否成功,获得社会的承认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企业家可能难以理解,难道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吗?德国人的生活是相对简朴的,赚钱的目的不是享受生活,钱是一个符号,一把标尺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情怀逐渐淡薄,但传统仍在继续。先前做企业是要对上帝负责,现在客户就是上帝,赚多少钱不重要,要为客户创造价值。
做企业赚钱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而不只是满足物质欲望,内在的精神需求更为重要。
中国企业家要真心地把客户当成上帝,假冒伪劣的事情不能做了,坑害客户的事情不能再做了。如果企业家心里缺少敬畏,缺少精神追求,就难有好产品。
过去赚钱容易,现在难了,想赚钱就要像德国企业家那样,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好,向社会提供优良的产品,奉顾客为上帝才能赚到钱,而且在事业成功后不会感到迷茫。经营企业没有止境,侍奉上帝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