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采购经理人无视柏林减少对华依赖政策”, 德国《商报》22日报道,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德国采购经理人对中国市场的怀疑似乎已经烟消云散。 56%的企业甚至希望扩大在中国的采购。与半年前相比,德国企业再次更加依赖中国的采购。
据BME官网介绍,该协会有9000名企业会员,包括ABB、博世、采埃孚等公司。这些公司每年采购量超过1.25万亿欧元。在调查访谈中,受访企业的采购经理详细评论了在中国采购的政策。
去年9月的调查中,34%的受访企业曾表示希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采购活动——大约是同年1月的一半。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造成的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当时,考虑至少部分撤出中国企业比1月翻了一番,达到 16%。
现在,这些采购经理人对中国市场的疑虑正在消退,对中国的谨慎似乎也已经消失。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13%的受访买家希望减少在中国的购买量。另一方面,56% 的受访者已计划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大业务。BME中国专家里卡多·库尔托解释道,“完全逆转中国业务只是极少数企业的选择。”
报告认为,这也显示,大多数德国公司反对德国联邦政府宣布的一些政策。后者已采取了初步措施来减少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
去年5月底,柏林曾拒绝为大众集团对中国投资的担保。德国企业共有14份申请寻求担保以保护其投资免受战争或征用等政治风险的影响,但未获批准。原因是政府更严格的采购做法,尤其是针对中国。在德国经济部的一份文件中,绿党籍部长哈贝克 在 12 月也效仿了这类做法。
而内政部长费瑟则宣布,将在今年夏天检查华为和中兴通讯已安装的网络组件,是否对德国5G 移动网络构成风险。柏林方面还希望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关键基础设施的订单之外。
德国经济对中国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分歧,原因有几个。一方面,稀土、制药工业或光伏系统的初级产品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无法摆脱。另一方面,在改变采购市场时存在成本显著增加的风险。
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的计算,近岸外包,即将公司采购迁回土耳其、北非或邻近的欧洲国家,将使国内生产总值(GDP) 减少 4.17%。如果由德国供应商独家供应,GDP损失甚至达到 9.68%。
因此,许多德国公司不顾政治风险继续推进在华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德国经济研究所 (IW)计算出,2022 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约为创纪录的100亿欧元。
下半年,大众又宣布将投资 24 亿欧元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在中国提升自动驾驶业务。 梅赛德斯-奔驰在 12 月宣布为中国投资数十亿欧元。 与此同时,宝马宣布计划投资约14亿美元扩建沈阳电池基地。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并不是唯一在其重要的中国业务中没有被柏林政府新政吓倒的制造商。 到本十年末,仅化工集团巴斯夫一家就将投资 100 亿欧元在那里建设新的基地。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薄穆勒在 2 月底表示,“但我们看到的机会大于风险。”
西门子在去年秋季宣布,打算将公司的部分业务迁往中国。尤其是,工业软件和工厂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的敏感部门“数字工业”将更强烈地面向中国市场。从中可见,与德国政府相比,德国企业能更加现实地看待中国市场,并乐观地看待中国业务。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德国中文网 www.de-guo.com